千年神韵 运河审韵
——常州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审计纪实
发布日期: 2024-11-07 16:49 信息来源: 常州市审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千载读书地,百年工商城”。

常州,近代中国民族工业重要发祥地之一,奔腾的运河水孕育了这座城市的民族工业企业。近代工商先驱盛宣怀、纺织巨子刘国钧等披荆斩棘,艰难启航,为常州民族工商业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戚机厂、戚电厂、大明厂,运河沿岸三大百年老厂,奋楫争先,勇立潮头,不断造就运河新传奇。

因运河而生,伴运河而兴。在这里,探寻工业缘起、产业萌芽、云程发轫,总能描摹出一幕幕令人心驰神往的运河往事。2024年,江苏省常州市审计局首次组织对大运河自然资源资产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情况审计,推动常州在保护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


资金绩效:运河流动的血脉

“一条青果巷,半部近代史”。

位于常州古运河畔的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先后孕育出百余名进士和唐荆川、盛宣怀、瞿秋白、赵元任、周有光等一大批名士大家,有“江南名士第一巷”之美誉。街区内的建筑以明清、民国时期为主,经过几年的修缮,名宅故居、祠庙殿宇、桥坊碑石等错落有致,呈现出“深宅大院毗邻,流水人家相映”的空间格局和江南水乡传统民居风貌。

审计人员多次与相关管理部门联合巡查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工程项目的建设和修缮管理,是否充分坚持了“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新建或整修的青果巷文化记忆馆、史良故居、周有光图书馆、赵元任艺术中心、唐荆川纪念馆、常州盟史馆、红色青果馆等主要展馆,以及分布于街头巷尾的14处博物馆和众多文化遗迹标识在内的名士博物馆群落,成为市民和游客体验历史演变和空间布局的理想场所,也处处留下审计人勘察调研的身影,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和资金支付等都被摆上台面,全面过审。

青果巷一期、二期重新开放后,“文化+”文旅产业发展与管理活动的合规与绩效如何?这是审计关注的新视线。负责运营的国有企业以运河文化为源流、以江南文化为底蕴、以中吴文化为内核,构建了一个核心IP:中吴风雅颂,三大主题:风、雅、颂,六类子品牌:演艺、文创、非遗、策展、研学、阅读,以及N个产品系列,打造专属常州的特色文旅。审计对国有企业品牌引进、招商招租等活动中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以及推进文化季、艺术节、艺术展、音乐会等活动费用是否合规、支出绩效情况等进行审核,提出诸多建议。

“十四五”期间,常州市申报了包含青果巷一二期在内的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项目28个,投资额250亿元。审计重点揭示项目未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项目建设中存在重复申报、违规招投标、以次充好、偷工减料以及项目建成后无法正常运行,预期目标未实现等问题,收缴多计造价数十万元。


三杰遗风:运河常州的灵魂

电影《觅渡》: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在大运河畔的常州觅渡桥上讨论救国救民真理


“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百年前,运河边,“常州三杰”之一的瞿秋白写下这样的诗句,他立志要为黑暗的中国衔来春色,带来光明。

运河常州,诞生了被称为常州三杰的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他们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常州三杰的故居和纪念馆,作为大运河沿岸的重要文化遗产,是大运河审计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纪念地点不仅承载着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等革命先驱的历史记忆,也是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在审计项目中,这些遗产地的保护和利用情况成为重点审查内容,其管理和运营的有效性关系到大运河文化带的整体价值和发展潜力。

通过对这些纪念场馆的调查,审计充分评估其在文化传承、教育宣传、旅游开发等方面的成效,以及如何与大运河的其他文化资源相互补充和协同发展。15项审计意见建议为被审计单位及时吸收,对指导相关部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确保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升大运河文化带的整体吸引力和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排污口未按规定拆除或关闭,污水收集处理不到位,尾水排放不达标……将影响大运河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审计人突击检查岸线管理、码头整治、排污口整治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用高科技手段对运河沿线的国土空间规划、准入、用途管制、整治修复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一些项目准入正负面清单落实不到位问题。如用地理信息手段发现1处新建房屋,去现场查看发现尚未使用,又多方查看项目批复、可研报告,查实属于科技孵化器,确定属于公益性项目后才放心离开现场。审计还发现一些遗产点工程作业、环境污染、文旅融合发展不充分等问题。

常州审计人不仅关注大运河自然资源资产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还就地开展红色教育,自觉传承常州三杰所倡导的变革图强的爱国精神和心系人民的献身精神,推动相关政策措施落实,确保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发展落到实处。


梳理碑刻:运河历史的见证

“风流苏髯仙,遥年此系艇。遗迹至今传,以人不以境”。

一面《跋马过常州至舣舟亭进舟》诗碑拓片,是清乾隆御制的怀念、歌颂苏东坡的诗文。苏东坡曾经在大运河畔舣舟,来到常州舣舟亭的乾隆免不了怀古一番,同时指出“南来缘观民,讵为赏烟景”,说南下常州是为了观察民生,而不是为了欣赏江南烟雨。

乾隆御制《跋马过常州至舣舟亭进舟》诗碑拓片


大运河常州段是江南运河连江通湖的重要河段,两千多年来常州因河而生、因河而兴,分散在常州各地的大运河碑刻,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展示了古代常州人民的智慧和艺术造诣,也串起了常州的历史与未来。今天,审计人来到舣舟亭,也不是为江南烟雨而来,甚至一次次与美景错过。常州审计重点关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对碑刻的保护、展陈方法进行查看,发现仅停留在著书存档,没有在固定场所展示,数字化科普宣传也做得不够,审计报告建议加大碑刻类水工遗存的保护和展示力度,文保部门正在积极推进。

循着“长歌一曲传技艺 姚公水利惠三吴”的明姚公水利歌碑,审计人坐船巡查了古运河河道水利;观摩“城西商贾云集地 三堡街上福建帮”的清常郡全闽会馆碑记,审计人以《清明上河图》来形容古代常州商贾辐辏的景象;翻阅“南宋古桥今犹在 周萸善举传千载”的宋重修本善桥记等,审计人希望大运河碑刻成为更多人了解常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运河管理保护相关单位表示,审计所指出的问题,将为进一步保护碑刻提供新思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也使运河碑刻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迎来新的春天。

对运河文化传承,审计人系统梳理大运河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关注大运河文化软件工程推进,致力于完善大运河文脉体系、赋能硬件工程,提升大运河文化景观的历史价值和当代功能,对打造大运河文脉传承矩阵提出审计建议。对运河资源开发,审计人关注特色园区联动,对一批运河沿线文创产业园区寄予厚望;关注品牌项目带动,对大型文旅惠民行动的绩效进行评估。(华琛、曾亚波)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