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审计:扬起“学审融合”风帆 助力青春启航 | ||||
|
||||
当书本中的审计知识遇上实际工作中的挑战,当学校的审计教育同实习中的实践操作碰撞……今年7月,一艘由来自南京审计大学的26名硕士生组成的“学审融合”实习船,在审计机关的引领下,驶向审计的海洋。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实习之旅开展的如何? 传承审计文化 弘扬审计精神 审计机关不仅是学习审计知识和技能的平台,更是传承文化和精神的载体。实习期间,市审计局在带领实习生深入了解审计工作流程、方法和技巧的同时,通过组织观看审计宣传片、开设“审计微讲堂”、培训交流会等方式,组织实习人员参与各种形式的审计文化活动,了解和认识审计历史、审计职业道德、审计职业精神等,将审计文化融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切实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跨学科融合 拓展审计视野 审计工作不仅涉及审计学知识,还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针对实习生们来自不同的学院和专业,带教处室在充分了解实习生的学科背景和特长后,结合项目需求,对实习生进行分组,并选取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作为审计小组的负责人。在购买服务专项审计调查过程中,带教老师对实习生进行业务实操指导,鼓励其充分发挥专业理论特长,形成优势互补。审计组2个月内完成44家一级预算单位及其下属单位4207个项目的审计工作,既提高了审计工作质效,又扩大了实习生视野,提高了综合素质。 共享智慧 以交流促成长 面对多样的审计问题,如何集思广益,攻坚克难?在审计过程中,带教处室经常组织项目组全体成员和实习生召开交流和总结会。会上各审计小组总结共性问题,交流审计经验和方法,并就各小组遇到的疑难杂症进行集体讨论,聚全员之能,凝智慧之策。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总结,让实习生学习到了更多的审计技巧和工作方法,提升了其分析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 风正潮平当奋楫,不负韶华行且知。审计专业硕士实践教育机制的实习模式,为审计机关搭建了与高校沟通交流的平台,增强了青年对审计事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审计机关和高校必将在这双向奔赴中共同发展,实现双赢。(何雨涵、梁甜、石文娟)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