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审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南通研究型审计实践探索开发园区全覆盖审计监督纪实
发布日期: 2022-07-27 信息来源: 南通市审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南通市审计局把促进法治政府建设作为研究型审计切入点,以探索建立开发园区全覆盖机制为突破口, 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及审计调查等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促进国家和省、市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助力体制机制改革。

  

加强审计研究,坚持常态化审计,通过全方位审计监督推动开发园区依法行政

  该局深入研究开发园区审计监督的内容,根据开发园区经济发展特点,灵活采用合适的方式,实现对开发园区的常态化监督。


  2007年设立开发区审计处,重点对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预算执行情况和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计监督;2014年围绕园区发展瓶颈及突出矛盾,探索实施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拆迁情况、园区国有企业资产状况等专项审计;2018年开始,突破开发园区领导高配、县级审计机关无权审计的困境,将审计监督的触角延伸至全市所有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先后实施9个开发园区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8个开发园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审计;2019年对全市17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绩效考核情况实施专项审计调查,实现对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审计监督全覆盖;2020年对由苏通园区和锡通园区合并的苏锡通园区以及由通州志浩市场与海门叠石桥市场组建的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的家底实施审计调查;2021年该局制定了《2021年至2025年审计全覆盖规划》,对开发园区的覆盖频次、审计任务、审计方式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常态化审计监督促使园区政府及其各部门加强日常管理,规范财政资金使用,为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推动依法行政。


放大研究成果,探索融合式审计,通过多维度监督成效推动法治政府制度完善

  坚持审计研究服务审计实践导向,将近年来组织实施的专项审计调查形成调研报告,多次在省、市获奖,其中:《开发园区发展质态及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获“江苏发展研究奖”二等奖,《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推进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获南通市委、市政府2021年度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开发园区绩效考核情况调研报告》获南通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实现了将审计实践经验转化为审计研究成果、再以审计研究成果更好指导审计实践的良性循环。

  

  创新对开发园区的监督方式,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国有企业、专项资金和项目等审计相结合,采取跨区域、跨处室、“大兵团”“多兵种”上下联动和协同审计方式,通过融合式、嵌入式、“1+N”手段,做到点面结合,确保审计资源优化配置和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该局以经济责任审计为抓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地与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融合实施,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只管一项”问题,实现两个责任同审、全面“画像”、提高效率。在9个开发园区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同步审计中除发现财务问题外,还重点揭示了污染防治目标任务未完成、土地及滩涂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326个资源环保问题,市委、市政府将审计结果纳入了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生态建设工程考核体系。


  该局以专项审计调查为突破,实现对开发园区多视角立体化监督,推动完善开发园区制度建设。在全市5家国家级和12家省级开发园区绩效考核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中,揭示了“集约程度低、园区质态低、贡献份额低、开放水平低、体制活力低”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完善体制、打磨环境、做优质态、严控债务、严明考核”五个方面的审计建议。审计调查结果以专报形式上报市委、市政府,获得市领导高度肯定,专题研究改革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从优化空间布局、激发体制机制活力,选优配强班子、提升发展能力、打造人才高地等12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开发园区的体制改革和各项制度的完善。



当好政府参谋,助力法治化建设,通过审研交互多层面推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积极发挥国家审计监督作用,坚持有权就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确保对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全覆盖、无缝隙,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在做好“经济卫士”守护地方经济安全的同时,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该局通过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客观评价园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提高园区领导干部的依法管理水平,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推进园区廉洁政府建设。常态化审计监督,改善了开发园区的投资和营商软环境,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条鞭”管理、扁平化服务,使得政策制定执行更能贴紧企业实际,减少行政行为的盲目性,推动园区政府高效运转。


  推进园区政府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坚持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统筹结合。在某示范区审计中,揭露了国企管理机制问题和呈报的资金投向和资产情况的审计专报,促使市委、市政府下大力对该示范区管理和开发建设体制机制进行改革,明确示范区管委会专司行政管理职责,开发建设职责划归市属国有企业承担;全市17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审计调查项目揭露的薪酬奖金与业绩不挂钩、违规发放招商引资奖励等问题,促使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园区薪酬体系进行改革,出台《全市省级以上开发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办法》,将所有园区工作成效用一把尺子衡量,避免区域不均衡。


  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17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绩效考核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结果获5位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肯定;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提升省级以上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解决了17家开发园区绩效考核不统一的难题,全面激发开发园区发展新活力;各开发园区制定涉及创新创业、产业经济、绩效考核等制度21项。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揭示部分地区服务机制不健全、扶持政策执行不合规等问题,促使市委、市政府建立动态跟踪服务机制,切实发挥重大产业项目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作用。(王洪兵)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