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审计局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 把好提升审计质效的“三道关” | ||||
|
||||
提前谋划,把好审前“筹备关”。创新审计方式,深化政策要点。为充分发挥政策落实“督查员”和经济发展“助推器”的作用,坚持将审前研究关口前移,结合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紧紧围绕国家和省重大决策部署、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答卷人”的视角,学会从高位“读题”,做深政策要点,关注优化营商环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有力有效有质推动重大政策措施和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做实审前调查,优化实施方案。俗话说“万丈高楼,始于地基”,细致周密的审前调查是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有效选择审计重点的基础。要想把审计项目做好,审前调查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需要我们认真研读与审计项目有关的政策法规,学习参考以前年度的审计报告和档案。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全面情况,分析研判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疑点线索,以及下一步要重点关注的情况等,将这些融会到审计实施方案中,提高审计效率。
精耕细作,把好审中“质控关”。统筹审计力量,组建高效团队。高效复合型审计团队的组建,是打造优秀审计项目的必要条件。要坚持统筹审计资源,一盘棋组建审计组为目标,打破传统的科室限制,注重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优化组合和优势互补。审计组中既配备审计经验丰富的审计干将,又抽调能熟练操作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资源资产和大数据审计能手。通过团队间的相互配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紧扣审计目标,狠抓现场实施。审计现场是审计工作的主战场,也是推动审计项目出成果的关键所在。审计组要做实做细审计实施方案,将方案对应的事项落实到每个人,严格落实审计组业务会议制度和中期汇报,加大对审计中发现的苗条性、倾向性问题的研究分析力度。此外,要进一步强化审计现场审理,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
标本兼治,把好审后“问效关”。注重审计实效,做好成果转化。抓实信息编报,在审计项目开始前谋划宣传报送点,发动各处室成员全过程、多角度提炼挖掘,以宣传、专报等多种形式反映审计工作动态,展示审计成果。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共性问题和典型问题,向党委政府领导报送审计专报,力争获得领导批示,放大审计效果,扩大审计影响。实现审计闭环,推动整改落实。审计整改作为打通审计监督“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环节,是审计监督能否发挥作用的直接体现。一是严格执行审计整改对账销号机制,动态更新审计整改工作台账,形成从查出到整改落实的链条式闭环管理。二是强化整改督查,将审计整改情况在局内网进行季度通报,对已到整改期尚未整改的单位送达整改督办函,压实各方整改责任。三是建立整改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与人大、纪检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多部门联动的审计整改监督工作合力。(张婷)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