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绘就和谐发展新画卷 | ||||
|
||||
从南京新济洲,到南通入海口,长江江苏段蜿蜒433公里,水势平缓而雄阔,浇灌出了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带动了江苏经济蓬勃发展。为防止对长江的过度开发利用,在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下,江苏省于2017年12月制定印发了《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规划》,以更大力度推进长江生态保护。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指示精神,促进打好长江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去年年初,江苏省审计厅组织沿江8市审计机关开展了长江水污染防治审计。审计围绕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太湖治理攻坚战、水源地保护攻坚战、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等八个专题,对长江江苏段水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把脉”,有力地推动了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提升资金使用绩效,推进水污染防治相关工程项目加快建设,助力江苏绘就和谐发展的历史新画卷。
推动政策资金落地,助力筑牢环境治理“底线”
长江水污染防治相关政策是否真正落地,各地配套制度是否完善,决定了长江治理的效果是否显著。
江苏省审计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处负责组织此次江苏段沿江8市水污染防治审计项目。据该处处长蔡锦卫介绍,本次审计重点关注了地方各市贯彻执行《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规划》等15项省级文件情况。
审计发现,部分地区存在规划漏洞、制度出台较慢、制度未制定等问题。其中,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和保护方面,上述问题尤为突出。审计人员通过大数据比对并与省相关主管部门核实后发现,有7市22个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中的872.2万平方米未按规定划入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
负责此次审计项目的龚怒介绍说:“(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门之间沟通不充分,以及少数水源地核准及划定工作滞后。”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及时对未划入的相关区域进行了核对,并在2020年国家生态红线中期评估方案中进行了调整,将未纳入的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全部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同时,省生态环境厅会同水利厅、自然资源厅开展保护区划分方案集中会审,督促地方抓紧推进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并组织开展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矢量图制作,形成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图集,接入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加强对当地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对接审计整改的财审处副处长钱杨表示,此次审计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起到了明显的补充和推动作用,对完善地方生态保护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提供了重要帮助。
为推动沿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此次审计还积极关注相关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促进相关地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及时开展竣工验收以及资金拨付工作。其中,南京市高淳区涉及的47个项目已经完成区级初步验收,涉及资金5722.15万元;太仓市于2020年8月5日将3185万元拨付至2016-2017年太仓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
紧盯重点区域治理,助力提高环境承载“上限”
为确保长江生态功能逐步恢复、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此次长江水污染防治审计积极关注重点区域治理,助力提升当地环境承载能力“上限”。
南京市江宁区有一个名叫新济洲的洲岛,号称“长江江苏第一洲”,其上藏着一家国家级的湿地公园——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它是我国第一家洲滩型国家湿地公园。这里既是江豚、中华鲟们的重要活动区域,也是亚太区候鸟迁徙的中转站。
南京市审计局资源环境处的刘平初见这片湿地是在屏幕上。
去年年初,南京市审计局根据省厅统一组织,对本地长江水污染防治情况开展审计。正值疫情期间,刘平他们通过与当地大数据中心合作,利用高清卫星影像,对沿江尤其是重点生态红线区域开展了审计调查。刘平给记者展示的卫星图片对比图显示,湿地公园内的养殖设施较为集中,从河岸伸向河心,横亘了半个河道。但是因为这片设施处在洲岛之间,并未在主航道上,因此较为隐蔽,难以被发现。
“长期的围网养殖对长江水质和生态环境,甚至对江豚活动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刘平介绍说。
最终,当地生态环境部门针对审计发现的存在围网养殖设施等情况,对该湿地内的围网养殖设施开展治理,并于去年3月底前将这些设施全部拆除完毕。
初冬的新济洲,岛的四周始终笼罩着一层薄雾,刘平指着不远处较宽一点的水面向记者说,那就是当初拆除围网养殖设施的地方,如今再无围网,只有江水顺流而过。
同样获益于此次审计的还有全国第六大淡水湖——高邮湖。作为淮水入江和南水北调东线输水的重要通道,高邮湖的治理成效将直接影响两大水体水污染的治理效果。
扬州市审计局的杨道龙介绍说,据他们的审计调查,高邮湖目前的治理难点在于,上游来水水质和农业污染导致了高邮湖总磷指数超标。
最终,根据审计发现的相关问题,扬州市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全面开展高邮湖治理,加速推动沿湖堤防临水侧污染物拦截工程、高邮湖渔港清理建设等14项工程建设,确保高邮湖湖心区水体断面达标。
同时,该市下决心关闭了高邮市助剂厂等一批存在安全环境风险隐患的企业;将湖西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由1万吨/日扩至2万吨/日,并配套管网35公里;对状元沟、向阳河等入湖河道进行疏浚,配置湖面垃圾打捞船,逐步建立完善了长效管护机制。
治水先治岸,助力打造山水人城“幸福线”
在审计人员看来,此次长江水污染防治情况审计,虽然问题反映在水里,但根源仍在岸上。因此,审计以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战、化工园区整治等专题为切入点,积极推动相关地区提升水环境整治力度,助力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幸福岸线”。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视察时说,“幸福是你们共同奋斗,亲手创造出来的”。作为土生土长的南通人,南通市审计局的黄山杉对这句话深有同感。
在她的记忆里,过去江边散布着大大小小200多家“散乱污”企业,若隐若现的两千多个排污口,有的对着长江,有的隐藏在入江的支流上。长期的污染使江边充斥着异味,成了一个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
去年,黄山杉不只成为江岸环境整治的见证者,也成为了保护长江的参与者。此次审计中,黄山杉和同事积极关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水源地保护。他们发现,当地崇川区易家桥环河、工农河及港闸区曙光二河因地铁施工、周边河道施工打坝造成水系不通,导致水体黑臭。对此,他们积极协调相关施工单位,采取导流等措施,保障水体流动,确保河道水质稳定达标。如今,经过政府下大力气治理,污染企业被关停并转,非法码头被取缔。家住附近的黄山杉周末常会过来沿着江边走一圈。“这里是一处水源地,得益于生态治理和修复,现在的水质已经远远高于Ⅲ类(水质)了”,她指着不远处一座灯塔边的水域告诉记者。
通过半年多的努力,江苏省沿江8市水污染防治审计取得显著成果。截至目前,江苏省审计厅共提交1篇审计综合报告及2篇专题审计信息,得到了江苏省政府和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各市审计部门上报同级政府综合报告及信息被采用17篇,促使出台或完善各项制度27项,财政资金拨付或落实至项目7.37亿元,推动343项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涉及总投资超53亿元,推动了一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积极整改,有力地巩固了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为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画卷交上了一份审计的“答卷”。(中国审计报记者 高建飞)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
上一篇:处长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扎实种好“责任田”(一)
下一篇:喜报!我们的审计项目获奖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