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审计专报信息质量的几点思考 | |||
|
|||
审计信息作为体现审计成果的一项重要载体,在丰富审计成果和提升审计质量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质量是审计专报信息的生命线。在审计专报信息编报、审核等各环节,应立足其独特性,紧扣预期作用发挥、坚持目标导向,把握撰写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关系,全面提高审计专报信息质量,更好服务党委政府决策。 审计专报信息的特点剖析 审计信息是指拟编发的审计要情、审计重要信息和审计信息转送函等。本文所称的审计专报信息(以下简称专报信息),指的是问题类专报信息,主要载体有省委审计办直报省委审计委员会的《审计专报》,以及省委审计办、省审计厅联合向省两办报送的《审计简报》。一篇高质量专报信息应当具有以下特点。 小切口反映大问题。专报信息在篇幅和结构上相对灵活,但要精准聚焦一个“点”,把相关问题说清、说深、说透,实现以小切口反映大问题并推动解决问题的目标。 原因分析更深入。实践中,原因分析并不是“必需章节”,但深入、准确的原因分析有助于专报使用者更清楚地了解问题、掌握情况,审计人员也能找准问题“症结”所在,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 建议更具针对性。专报信息遵循“一事一议、一事一策”的原则,反映的问题切口小,提出的审计建议要具体化、可操作、能执行,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方向。建议的数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准、管用,能够切实解决问题。 体现审计独特性。高质量专报信息应以审计视角揭示问题,在立场上是出自独立的、第三方的视角,不夹杂“部门利益”。具备全局性视野,通过反映新问题、新情况,以及领导不掌握或其他部门未反映的情况,展现审计的独特价值。 审计专报信息的作用解析 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越来越重视专报信息,不断加大专报信息编报力度。专报信息编报应坚持目标导向,在撰写之初就要明白为什么写信息、写信息预期发挥怎样的作用,努力用小信息撬动大作为。 服务领导科学决策。专报信息是审计成果的重要载体、具备快速直达的效率,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了解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社会经济运行问题的直接渠道和直观窗口,是下一步科学决策的有力支撑。例如,在制定财政政策、调整预算安排等方面,专报信息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推动清除改革梗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专报信息通过对改革推进落实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深度剖析,发挥破解难点、解决痛点、疏通堵点的作用。 破解群众“急难愁盼”。审计机关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专报信息反映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问题快速解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助力高效规范管理。通过专报信息可以揭示资金使用绩效、项目建设等方面的管理漏洞和体制机制的不足,深入挖掘其中隐藏的普遍性、规律性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助力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推动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地进行。 审计专报信息的撰写策略 写好高质量专报信息,要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的融合。 兼具宏观性和微观性。宏观性是指要从全局的高度来审视和把握问题,反映的问题应当是关系地区整体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重大问题,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微观性是指问题要实,要聚焦主责主业,着力反映关键问题、典型问题,深入细致地分析问题,提供具体、详实的数据和事实依据。只有将宏观性和微观性相结合,才能写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专报信息。 兼具严谨性和可读性。严谨性是指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虚假信息和误导性信息的出现,要全面反映相关审计事项的时间、责任主体等基本要素并以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作为支撑,确保反映的问题事实清楚、逻辑严密、数据准确。可读性则是指要注重信息的表述方式和语言风格,要标题醒目、逻辑清晰,内容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语义清晰无歧义,语言生动鲜活,增强阅读者的认同感。只有将严谨性和可读性相结合,才能写出既准确又可读的专报信息。 兼具批判性和建设性。批判性是指要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分析,揭示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建设性则是指要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和建议,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只有将批判性和建设性相结合,才能写出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专报信息。 体现时效性。审计监督常常是事后监督。专报信息要体现时效性,需要超前谋划,在审前调查阶段就要谋划好选题;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更新数据,关注问题发展走势及整改情况,多渠道、多层次、多主体开发信息源,全面准确掌握情况,避免由于忽略时效性而造成信息反映的问题发生实质性变化。 (江苏省审计厅 周颖)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