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天宁:以“四维融合”稳步提升审计质量 | ||||
|
||||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今年以来,常州市天宁区审计局紧紧围绕“规范性、严谨性、实效性、创新性”目标,从审计流程、审理机制、审计整改和审计方式四个方面着手,致力打造审计质量提升年。
推动审计流程与标准化融合,提升审计规范性。针对新入职人员较多,该局根据不同类型审计项目特点,分别打造标准化审计流程。上半年围绕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审计流程标准化,以雕庄街道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入手,将审计实施全过程按照前期准备阶段、现场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进行模块化管理,形成34个审计实施程序节点。以标准化的模板呈现审计样本,将抽象的审计项目管理流程转化为可视化的菜单管理模式。
推动审理机制与全流程融合,提升审计严谨性。按照上级文件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审理工作流程》,探索建立全流程审理机制。审前提前介入,参与实施方案论证会,提前谋划审理工作重点;下沉审计现场,全面了解审计事项,及时跟进重点复杂问题,现场开展跟踪审理,避免事后审理可能导致的补证困难等问题;报告审理阶段,由法规审理科牵头,带领年轻审计同志作为“兼职审理员”“第一读者”以第三方的视角开展集体审理,全局上下共同提高审计业务水平。
推动审计整改与高质量融合,提升审计实效性。针对上年度发现的审计问题,对8个被审计单位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针对2021年“同级审”发现的审计问题,按区人大《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监督办法》,由以往区财政牵头改为由区政府办牵头召开审计整改工作会议。统一审计整改方案、审计整改清单、整改报告格式,进一步明确审计整改责任、要求、时限。
推动审计方式与信息化融合,提升审计创新性。强调“数据先行”,在审计准备阶段取得被审计单位财务电子数据,运用AO审计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在上半年同级审项目中同步编制大数据审计实施方案,细化数据采集范围和数据审计方向,构建预决算执行情况、政府采购执行情况等数据分析模型,实现对区本级45个一级预算单位全覆盖。(杭晨)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