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审计署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安排意见》(审投发〔2008〕89号)、《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审计厅关于做好对口支援四川省绵竹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9〕9号)等文件要求,全省有对口援建审计任务的21个审计机关自2008年9月起,根据对口援建进度情况,及时组织开展对口支援四川省绵竹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工作。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和审计署的相关要求,将全省截至2009年5月底对口援建审计结果公告如下: 一、全省对口援建的基本情况 (一)对口援建的方式和规模 中央确定江苏对口援建四川省绵竹市后,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等省领导即赴绵竹地震灾区现场考察灾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在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政策“四个统一”的前提下,按照“一市帮一受灾乡镇”的办法建立对口援建机制,即由全省13个省辖市和7个经济较强的县级市对口援建绵竹市20个乡镇,省级机关负责援建绵竹市本级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同时,成立了省援建领导小组,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分别任第一组长和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援建的日常工作;在绵竹设立对口援建指挥部,负责援建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参与援建的各市也分别在对口援建的乡镇设立援建指挥组。 为保证援建工作顺利进行,我省根据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规划先行、科学援建、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与绵竹市政府签订了对口援建的框架协议,同时出台了援建工作方案、工作指导意见、援建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江苏对口援建实物工作量按不低于2007至2009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考虑,预计为79.19亿元。同时,鼓励社会各界认捐教育、卫生、民政等公益性援建项目。援建项目主要分为全额援建项目和补助类项目,全额援建项目实施方式以“交钥匙”为主。 (二)对口援建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 截至2009年5月底,全省共筹集对口支援资金34.9亿元,其中财政预算安排25.41亿元、社会捐赠资金9.19亿元、银行借款等其他资金0.3亿元;实际拨付到位资金28.21亿元;已使用资金22.17亿元。 (三)对口援建项目的实施情况 截至2009年5月底,我省和受援方共同批准确定了3批援建项目计219个,已开工建设项目130个,完工交付使用项目54个。对已确定的项目,江苏计划出资75.85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26.55亿元。其中:(1)农村居民住房项目6个,均为“交支票”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计划出资24.18亿元,累计已出资13.1亿元,计划至今年9月全部完成农房重建任务;(2)城镇居民住房项目18个,已开工建设15个,计划投资14.6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84亿元;(3)学校项目43个,已开工建设40个,完工项目20个,计划投资12.9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17亿元;(4)医院项目30个,已开工建设26个,完工项目14个,计划投资3.7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51亿元;(5)其他基础设施项目122个,已开工建设43个,完工项目15个,计划投资20.2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93亿元。 二、跟踪审计基本情况 (一)审计分工和组织方式 对口援建跟踪审计工作在审计署和省审计厅统一领导下,由有对口援建任务地区的审计机关分别负责实施。对于以交支票方式援建的项目及资金,根据审计署的规定,经与四川省审计厅和绵竹市审计局协商,由绵竹市审计局负责审计。 全省各参审审计机关根据当地援建任务的特点,因地制宜,合理整合审计资源,采取三种行之有效的审计方式开展跟踪审计。一是长期派驻,实施连续不断的跟踪审计。有7个市局长期派驻人员对援建项目进行连续跟踪,并在审计任务较重的节点或定期增派人员实施集中审计。二是定期进驻,实施前方和后方相结合的跟踪审计。省厅和13个市局定期派出审计组赴灾区现场审计,在非审计期间建立日常工作联系制度,随时掌握援建动态情况,随时解答业务咨询,及时做好资料审阅工作,适时安排现场跟踪。其中省厅和8个市局派人在援建指挥部(组)工作。三是整合审计力量,开展联合审计。苏州地区有6个市(其中县级市5个)有援建任务,苏州市审计局将5个县级市投资审计力量集中起来,组织联合审计,提高了跟踪审计的成效。 (二)跟踪审计进展情况 截至2009年5月底,全省21个审计机关共派出145名审计人员,组成29个审计组,分55次赴四川省绵竹市开展现场跟踪审计,现场工作时间达3853人•天。共跟踪审计149个援建项目,其中城市居民住房项目15个、学校40个、医院26个、基础设施项目63个。这些被审计项目,计划投资42.75亿元,已完成投资13.34亿元,均尚未完成竣工决算。 三、审计评价 在中央作出对口支援的决策后,江苏省委、省政府立即号召全省上下继续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集全省之力支援绵竹恢复重建。全省各级援建指挥机构及参建单位带着全省人民的重托,怀着“江苏人民和绵竹人民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的感情和责任,克服困难、开拓创新,认真履行职责,帮助绵竹重建美好家园,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对口支援工作任务艰巨,情况复杂,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省、市及相关县(市、区)都成立了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前方援建指挥机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高效率地做好相关工作。 (二)以人为本,统筹安排。江苏对口支援坚持以人为本,急灾区之所急、想灾区之所想,全心全意、实实在在为灾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并把对口支援与当地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提高对口支援效应。 (三)衔接紧密,进度较快。各援建指挥机构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协商,充分尊重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意见,搞好工作衔接。同时,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援建项目,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 (四)措施到位,强化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对口支援政策措施,并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加强援建资金的筹措和管理,为援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监管,确保资金的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严格工程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努力使每一项援建工程都成为合格工程、廉洁工程、群众满意工程。 审计结果表明,全省各级援建指挥机构及相关单位能够认真执行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援建项目安排符合灾后重建规划及相关要求;资金管理和使用符合相关规定,未发现挪用、贪污等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项目实施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重视规范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健全。 四、跟踪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江苏对口援建跟踪审计,从发挥审计监督“免疫系统”功能出发,坚持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项目建设及资金管理使用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促进各有关单位及时整改、及时规范、及时提高,避免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截至2009年5月底,全省21个参审审计机关共提出跟踪审计意见和建议379条,全部被采纳,产生了较好的跟踪审计效应。 (一)促进完善了内控制度。援建初期,部分环节内控制度建立滞后,有些制度执行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各地跟踪审计组针对援建项目及资金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帮助完善相关内控制度31项,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违纪问题的滋生。 (二)促进提高了项目投资效益。审计发现少数项目分部分项工程设计不经济,设计、勘察、施工等合同的一些条款不够严谨,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签证手续不完善,承包单位送审的工程结算价存在高估冒算等情况。各地跟踪审计组适时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到重要事项的决策阶段,使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纠正,已直接节约投资或避免损失3805.55万元。 (三)促进强化了工程质量管理。审计发现少数项目监理力量不足、工作不到位,少数施工单位材料进场检验手续不全,少数非关键部位施工不规范。各地跟踪审计组及时要求相关单位立即整改,消除隐患,并要举一反三,不得再发生类似问题。相关单位认真落实审计意见,并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安全。
|